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润物细无声

学习着,快乐着,工作着,美丽着,幸福着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名师教学设计:《只拣儿童多处行》教学设计(浙教版第十一册、苏教版第十册)  

2018-04-10 14:52:54|  分类: 小学语文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名师教学设计:《只拣儿童多处行》教学设计(浙教版第十一册、苏教版第十册) - 润物细无声 - 润物细无声
 



名师教学设计:《只拣儿童多处行》教学设计(浙教版第十一册、苏教版第十册)

作者:孙双金

 

 

[设计理念]

    紧扣文题,探寻文脉,感悟文意。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和感悟作者思想感情过程中追求优美和崇高。

[设计特色]

    在阅读文章中感悟,在走近作者心灵时感动。

[教学流程]

    一、导入。

    1。课前播放《春天在哪里》歌曲。

    2.春天来到了,人们纷纷到郊外踏青游春,我们少年儿童也不例外。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:“儿童不解春何去,只拣游人多处行。”冰心奶奶把这两句诗作了这样的改动:“游人不解春何去,只拣儿童多处行”,并以此为题写了一篇散文。

    二、读题质疑。

    学生可能提出:“为什么要‘只拣儿童多处行’才能找到春光呢?

    三、初读课文。

  1.自由读课文,读正确。

  2.检查读书情况。

  3.教师相机教学生字新词。

    四、紧扣文题探文脉。

  1.默读课文,找一找,文中哪些句子直接写出了冰心奶奶是“只拣儿童多处行”的呢?

    方法:(1)独立默读勾画;(2)同桌互相交流;(3)全班集体交流;(4)学生找到相关句子,让学生讲出理由,相机朗读体会。

 五、围绕问题寻文意。

    1.下面我们围绕同学提出的问题:“为什么冰心奶奶‘只拣儿童多处行’去找春光呢?”请大家默读课文,概括出理由。

    24人小组讨论交流并归纳成几点。

    3.全班交流,教师、学生相机评点、板书。

    (根据学生发言,相机归纳板书:(1)儿童多处春光美。(2)儿童是春天的使者。(3)儿童本身就是最美的春光。(4)冰心奶奶爱儿童。)

    4.指导学生朗读、背诵课文56两段。

    六、拓展——走近冰心。

    1.通过本文学习,你对冰心奶奶有了什么新的认识?

    2.今天,我们通过学习这篇文章,与冰心奶奶走得更近了。

    多媒体出示:走近冰心——有了爱就有了一切。

    音乐响起,出示文字,伴有教师配音——

    “有了爱就有了一切”,这是冰心老人常说的一句话,这句话已永远镌刻在她的墓碑上!她曾说:“我们生命的道路,如同一道小溪,从浅浅的山谷中,缓缓地、曲折地流入‘不择细流’的大海。”冰心老人爱海,冰心老人就是大海!她辽阔,深邃,温馨,博大……

    正如冰心老人所言“有了爱就有了一切”,爱自然、爱儿童、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是冰心奶奶作品的灵魂。我们来看看冰心的其他作品(多媒体出示)

    (1)作品一:《雨后》——体现冰心爱儿童

    (2)作品二:《纸船》——体现冰心爱母亲

    (让学生欣赏丁建华有关冰心作品的配音朗诵,让学生沉浸在美妙的氛围中。)

    3.结束语(配乐):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,懂得了爱:爱星星、爱大海、爱祖国,爱一切美好的事物。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,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。——巴金

 

[评点]

    语文教学如何把工具性、审美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起来,使之水乳交融,这是本课教学追求的目标。冰心的散文立意深远,文字隽永,清新活泼。本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:1.学好文本是基础。全课实际就是两个问题:(1)从哪儿看出冰心是“只拣儿童多处行”的?(2)冰心为什么要“只拣儿童多处行”去找春光呢?第一个问题是为第二个问题做铺垫,第二个问题是核心问题。第二个问题解决了,课文也就真正读懂了。2.走近冰心是升华。课本中精选了部分名家名篇,这是让学生走向名家的很好契机,一篇篇文章是通向一位位名家的很好的台阶。课文学完之后设计了“走近冰心”的环节,用多媒体创设了很美的氛围,再加上教师的朗诵为学生创设了优美的境界,学生会被深深地感染,被冰心老人那博大的爱心所浸染。

 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96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