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润物细无声

学习着,快乐着,工作着,美丽着,幸福着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教学反思  

2014-08-06 19:56:00|  分类: 教学反思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教学反思 - 润物细无声 - 润物细无声
 教学新知识之前,可根据教材特点,精心设计操作练习,让学生动手动脑。例如:在讲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前,老师设计了学生过生日吃蛋糕的情景,让学生分蛋糕,有的学生是说要平均分,有的学生说要按辈分分,同时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分数,为学生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提供了数据,假如是1/2加1/4怎么加?你能通过动手操作或计算来证明吗?这个过程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,使学生有感知教材,在探索新知时有心理准备,激发学习动机,同时让学生了解到任何知识都源于生活,形成了实践,又指导实践。学习了解新知识,如果脱离实践就成了无源之水。如此之举,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,数学在实践中应用是广泛的,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,并且培养他们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,为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。

操作是思维的起点,认知的来源,也是认识事物的开端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,鼓励人人参与,人人动手,人人操作。课堂上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,思维去发现一些计算法则。异分母分数相加减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?又为什么要通分?学生只有通过动手,动脑,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后,才有发言权,有的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,有的学生用小数的方法来证明计算的方法和结果是不是正确,这样不但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,而且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,学以致用。

课堂上的练习,有的同学可能会做错,有的同学虽然做对了却没有弄懂道理,课后实践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,再一次进行信息反馈。特别是数学比较抽象、难学的知识,课后实践更是必不可缺的,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能理解数学的价值,且能形成应用技能技巧。例如:学习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后,情景中所分的蛋糕方案是否可行,几个分数相加小于1,等于1,大于1各说明什么?让学生回家后再实践,进一步动手动脑,过几天反馈。这样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,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。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93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